噪音治理為什么是個難題?

網站首頁    噪音治理為什么是個難題?

如今的中國正深深地受聽力問題所困,而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警覺程度之低,令人詫異。中國的聽力問題有多嚴重?同樣是治理污染,為什么人們似乎把絕大多數的精力投入到治理霧霾、水源、土地問題上,卻往往把防止噪音污染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?

 

http://pic.caixin.com/blog/Mon_1703/m_1489649255_FYzPVr.png
 

聽力障礙是困擾中國人數最多的身體機能問題之一。根據新華社的報道,2015年的一項調查指出,全國大概有2億人有聽力障礙,占總人口的將近16%;其中,更是有7000萬人的聽力障礙是致殘性的(中度以上)。也就是說,每20個中國人里面,就有1個人的聽力水平非??皯n。

有人可能會覺得:人年紀大了,聽力自然會下降,有聽力障礙的人多,也是正常。然而,有學者曾指出,中國人的聽力問題,有許多是受到工作和生活時遭遇的外部噪音的嚴重影響,比如工廠和建筑工地中的噪音,交通工具的噪音,娛樂場所中巨大的音量等等。

 

http://pic.caixin.com/blog/Mon_1703/m_1489649299_EjHLcl.png

 

一些在地方上開展的研究也證實了環境噪音威脅的嚴重性:在四川開展的一項聽力調查顯示,患重度以上聽力障礙的人中,有35.6%是由生產環境或生活環境中的噪音污染誘發的。另一項在北京的調查指出,一間朝向四環路上的居民住房,全天的平均噪音水平達到79.2dB,相當于在房間里一天到晚不停地開著電視或者洗衣機。因此,聽力問題絕不僅僅是年紀增長而導致的正常生理現象。

然而,無論是聽力障礙者還是政府投入,對聽力問題的重視程度都很有限。據報道,7000萬中度以上聽力障礙患者,只有不到8%使用助聽器或者人工耳蝸來幫助恢復或校正。除了康復機構較少,自身意識不夠外,高昂助聽器價格可能也是阻礙之一。盡管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價格低廉的助聽器,但真正針對重度以上聽力障礙患者、針對這些有迫切需求的人群所設計的助聽器,大多一只就在千元以上,稍好的甚至要上萬元。這對普通家庭來說著實是很重的負擔。

政策層面,2014年中央財政撥款的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有100億元,北京甚至曾豪言每年花2000億元來治理霧霾,相比之下,政府一年投入治理噪音問題的經費大概只有后面這個數字的2%。誠然,治理霧霾和治理噪音所采用的方法、原則、目的都有極大不同,但重視程度不可同日而語,這并不需要否認。

實際上,聽力障礙確實會引發十分嚴重的問題,它不僅會導致人們社交上的困難,持續耳鳴、部分頻段的聽力障礙還可能會引發焦慮癥、強迫癥等精神性疾病。討論如何控制噪音、減緩聽力問題,是十分必要的。

 

http://pic.caixin.com/blog/Mon_1703/m_1489649323_DGNCeL.png

 

首先,人的聽覺十分脆弱敏感,缺乏對外界聲音主動防御的能力。眼可以不看,嘴可以不吃,手可以不碰,鼻可以不聞。相對來講,想要讓耳朵不聽是很困難的。即便把耳朵堵上,人仍然可以通過顱骨由內耳傳遞部分聲音信息。退一步說,人體內部的生理活動亦會產生聲音,從這種角度來說,人不可能獲得一個“絕對清凈”的環境。因此,無論是工業噪音還是耳鳴,當惱人的聲音來襲時,人是難以通過自身調節來抵御的。所以,控制噪音所關注的焦點應當放在對發聲源和發聲途徑的控制上。

其次,聲音的基本維度是時間,好似“雁過無痕,葉落無聲”。當聲音“完成”后,很難找到它留下的痕跡。相比之下,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,圖像依然會留存,可以擦除;在一定的空間內,氣味也難以逃離,可以驅散。只有聲音結束了就結束了,幾乎不會帶來任何其他感官可以覺察的變化,也就談不上對它的控制和校正。即便用其他方式記錄下了這個聲音,邏輯上講也無法完全重現那個一模一樣的聲音,因為發聲源、傳播媒介,甚至溫度、環境等都會對聲音傳播產生影響,所以也很難判斷這個聲音到底是什么樣的。

因此,想要通過事后追究來控制發聲源,既不能阻止可能已經產生的噪音污染,也無法斷定在那個時刻的這個噪音到底產生的多大的影響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交警們在禁鳴的馬路上攔下鳴笛的車輛,只能寄希望于殺一儆百,并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。

 

http://pic.caixin.com/blog/Mon_1703/m_1489649377_IZdpjU.png

 

如果說上面這個例子只是涉及到博弈策略的話,那么接下來這個例子就設計到道德判斷。每年高考進行時,學校周邊的馬路都會成為嚴厲的“禁鳴區”,考場附近部署的大量警力,會對鳴笛車輛課以重罰。實際上,這種特殊時期的集中整治所依據的標準,并不完全是法律上的,因為學校并不是只有高考的時候才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,而平時的大多數時候警察也并不會管。這種整治的依據更多是道德上的——你的一次鳴笛,可能會影響里面考生的一生。因此,在這種情況下對噪音的控制,實際上是在控制人們的道德觀念,進而規范人的社會行為。

由此,我們可以看到,在對聲音特征的客觀測量和對噪音的主觀斷定上,存在很大的差別,正是這個差別,使得防治噪音成為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。我們真的需要防治噪音嗎?當然。也許未來有一天,人們戴助聽器就像戴眼鏡一樣普遍,但這也不意味著我們就應該任由自己的器官受到折磨。

 

2018年11月21日 19:59
?瀏覽量:0
?收藏
2019最新国产高清不卡a_狼人香蕉香蕉在线28_小H片资源免费观看在线_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看视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