吸聲與隔聲的區別
噪聲控制在許多實際情況下,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很難從噪聲源上進行處理,這時可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采取措施來降低噪聲,工程中極為普遍采用的是用吸聲方法來降低噪聲,另外隔聲也是最常用的措施之一。但是,由于對噪聲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,“吸聲”和 “隔聲”作為完全不同的概念,常常被 混淆。“玻璃棉、巖礦棉”一類具有良好吸聲性能但隔聲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誤稱為“隔音材料”,早年一些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吸聲板被命名為“隔音板”并用以解決建筑物的隔聲問題。為了合理使用材料、提高建筑物噪聲控制效果,對“吸聲”和“隔聲”這兩個概念有進一步了解和明確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吸聲與隔聲的區別
(1) 定義:聲波通過媒質或入射到媒質分解面上時,聲能的減少過程,稱為吸聲或聲吸收。用構件將噪聲源和接收者分開,使聲能在傳播途徑中受到阻擋,從而降低或消除噪聲傳遞的措施,稱為隔聲。
(2) 目標:材料的吸聲著眼于聲源一側反射聲能的大小,目標是反射聲能要小。材料隔聲著眼于入射聲源另一側的透射聲能的大小,目標是透射聲能要小。
(3) 表達:吸聲材料對入射聲能的衰減吸收,一般只有十分之幾,因此,其吸聲能力即吸聲系數可以用小數表示;而隔聲材料可使透射聲能衰減到入射聲能的10-3~10-4或更小,為方便表達,其隔聲量用分貝的計量方法表示。
(4) 解決問題的側重點:吸聲處理和隔聲處理所解決的目標和側重點不同,吸聲處理所解決的目標是減弱聲音在室內的反復反射,也即減弱室內的混響聲,縮短混響聲的延續時間。隔聲處理則著眼于隔絕噪聲自聲源房間向相鄰房間的傳播,以使相鄰房間免受噪聲的干擾。
吸聲材料對入射聲能的反射很小,這意味著聲能容易進入和透過這種材料;可以想象,這種材料的材質應該是多孔、疏松和透氣的,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聲材料。它的結構牲是:材料中具有大量的、互相貫通的、從表到里的微孔,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氣性。對于隔聲材料,要減弱透射聲能,阻擋聲音的傳播,就不能如同吸聲材料那樣多孔、疏松、透氣,相反,它的材質應該是重而密實的,如鋼板、鉛板、磚墻等類材料。
吸聲和隔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,但在具體的工程應用中,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,并發揮了綜合的降噪效果。
- 隔聲房間:為避免相鄰房間較高聲級的噪聲的干擾,一般需加大分隔墻的隔聲量,此時如果在室內頂棚上再加吸聲處理,可以提高降噪效果。
- 隔聲罩:它常常是隔聲材料和吸聲材料的組合裝置,一般采用金屬板、在罩內敷設吸聲材料,使罩的實際隔聲量大大提高并接近金屬板的隔聲量。
- 由板材組成的復合墻板:往往在墻板中間填入吸聲材料,它同樣減弱了聲音在二板間的反復反射,提高了復合墻全為整體結構的隔聲量。
- 交通干道的隔聲屏障、車間內的隔聲屏、管道包扎等。